高一语文课文 戴望舒的<雨巷>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4 01:59:09
其中的"她"到底指谁?

可以有多种理解。
1.指理想。联系背景来看,作者当时正处于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中,犹豫、彷徨,不知所措。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,是否应该坚持。文中的“她”的犹豫彷徨疏忽即逝就和现实中的理想一样。
2.指爱情。丁香花在古代往往和爱情有关,其由来也和一段爱情故事有关。整首诗以丁香花的意象为主,就是为了彰显这一点。
3.指自己。丁香花的高洁美丽,丁香花的忧郁愁绪都和当时的作者心境相匹配,因此也可以认为以丁香花为喻的“她”指的是自己。

是施绛年吧
这一段看出"和多数青年一样,戴望舒也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想报效祖国,只不过他生不逢时,正值大革命失败之际,整个社会一片混沌,美好理想也随之成为泡影。他既不能力挽狂澜,又不能推波助澜,深深陷入苦闷彷徨之中。再加上有姣美容貌、富有热情、充满活力的施降年的若即若离的冷淡态度,这种种因素凝合在一起,使诗人敏感的心灵一再受挫。这样“, 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生的磨难,迫使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。于是在百思不得其解时,就会有人生如梦之感, 从而倍感烦恼与忧愁”。[7]正如伽达默尔所言:“尼采说:‘在涵养深的人那里,一切经历物是长久延续着的。’他所指的就是:一切经历物不是很快被忘却的,对它的吸收是一个长久的过程,而且它的真正存在以及意义就恰恰在这个过程中。而不只是存在于这样的原初经验到的内容中。”[13]童年经验、青年人生际遇的困顿、理想难求的苦闷,对施绛年的苦苦追求的未果,重新整合而成《雨巷》。"